生態環境部發布4項監測標準征求意見 涉及水質、土壤多項指標測定
近日,生態環境部發布《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熒光淬滅法》等4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,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,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5年7 月28日。這批標準聚焦水質與土壤污染物監測,進一步完善了生態環境監測方法體系,將為環境質量評估與污染治理提供更精準的技術支撐。水質監測:新增快速測定法,修訂經典分析方法
此次發布的兩項水質標準中,《水質 溶解氧的測定 熒光淬滅法》為首次制定,適用于地表水、地下水、生活污水、工業廢水及海水等多種水體中溶解氧的測定。該方法檢出限低至0.05mg/L,測定范圍覆蓋0.20mg/L~20mg/L,能滿足不同水體的監測需求,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等單位聯合編制。另一項《水質 石油類和動植物油類的測定 紅外分光光度法》是對HJ637-2018版本的修訂,這也是該標準自1996年首次發布后的第三次完善。修訂內容包括擴大適用范圍、優化檢出限(最低可達0.01mg/L)、提高四氯乙烯試劑品質要求、新增儀器性能指標等,同時進一步完善質量控制體系。標準實施后,舊版HJ 637-2018將同步廢止。
土壤與沉積物監測:拓展指標覆蓋,創新前處理技術
土壤和沉積物監測領域的兩項標準均針對重金屬測定,其中《土壤和沉積物 總銅、總鉛、總鉻、總鎘、總鎳的測定 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》在原有GB/T 17141—1997標準基礎上進行了重大升級。新版標準新增銅、鉻、鎳3種元素的測定,將適用對象從土壤擴展至沉積物,同時引入微波消解前處理方法,補充干擾消除措施,并細化了各元素的檢出限(0.02 mg/kg~0.5 mg/kg)和質量控制要求。標準實施后,舊版鉛、鎘測定標準將停止執行。《土壤和沉積物 鎘的測定 固體直接進樣/石墨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》為首次發布,創新采用固體直接進樣技術,取樣量僅需0.5mg,檢出限低至0.02 mg/kg,測定范圍為0.08mg/kg~2.40mg/kg,大幅提升了鎘元素測定的效率與靈敏度,由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牽頭編制。
此次4項標準的制定與修訂,進一步規范了生態環境監測的技術方法,提升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。相關單位和公眾可在截止日期前反饋意見,共同推動標準的科學完善,為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。